今年,全球將迎來“超級選舉年”,預計有78個國家和地區(qū)舉行全民選舉,涉及人口數量達42億人,占全球人口的60%。同時,地緣沖突持續(xù)延宕,大國博弈競合加劇,各地區(qū)將呈現新舊矛盾交織、局部沖突頻發(fā)的復雜局面。隨著世界動蕩變革、變亂交織的特征更顯著,全球能源產業(yè)迎來重大調整,中國能源公司的生產經營、投資發(fā)展和國際化經營進一步迎來機遇與挑戰(zhàn)。
氣候議題成為中美合作的重要支點,油氣貿易和新能源存在合作機會。中美發(fā)布《關于加強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(xiāng)聲明》,承諾致力于合作共同應對氣候危機,表明應對氣候變化不僅具備承擔氣候治理責任的道德意義,而且具備搶抓新能源發(fā)展賽道、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現實意義。在氣候變化議題上中美共同利益增加,成為短期中美合作能實現實質性突破的少數領域。
同時,美國基于自身資源稟賦,傾向于加大對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(CCUS)、儲能、能效等領域的研發(fā)投入,可成為中國能源企業(yè)的重要合作對象。
未來,中美油氣貿易將更加互補。近年來,美國積極提升在全球油氣出口市場的份額,并將中國視為擴大出口的重要市場,特別是未來大規(guī)模液化天然氣(LNG)有待出口,將增加中美油氣貿易的合作空間。
據相關機構預測,美國將在2025年成為石油凈出口國,2035年可用于出口的石油過剩資源將達到260萬桶/日,對全球石油貿易的影響力顯著上升。美國已超越卡塔爾躍升為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國,2035年天然氣過剩資源將較2022年增加2100億立方米。
此外,中美同為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,在維護全球油氣市場穩(wěn)定方面也擁有共同利益。
亞太地區(qū)引領全球油氣需求增長,區(qū)域經濟一體化更趨提速升級。受地緣形勢穩(wěn)定的預期提振,亞太經濟增長有望繼續(xù)領跑全球,預計未來5年地區(qū)經濟增速將維持在4%以上(同期東盟經濟增速有望達4.5%以上),成為全球唯一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地區(qū)。這將持續(xù)提升亞太地區(qū)的油氣消費需求,預計2025年油氣需求將較2022年分別增加370萬桶/日和890億立方米,分別占全球總增量的86%和44.5%。
東盟將成為全球第五次產業(yè)轉移的主要承接者。隨著《區(qū)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》全面生效,我國將深化同重點國家的利益捆綁、產業(yè)協調和互聯互通,向對華比較友好的馬來西亞、印尼、越南、泰國等國家轉移部分工業(yè)產能,逐漸形成分工明確、優(yōu)勢互補、緊密協作的亞太產業(yè)鏈。
根據海關總署數據,2022年,我國與東盟中間產品貿易額為4.36萬億元,占雙方貿易總額的66.9%,較2021年增加了0.8個百分點,呈持續(xù)擴大勢頭。中國對東盟出口的鋰電池、電動汽車、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均持續(xù)高速增長。預計2024年我國與東盟自貿區(qū)3.0版談判將取得實質性進展,推動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。未來我國與東盟的經濟一體化水平將不斷提升,帶動東南亞國家石油石化需求穩(wěn)步增長。
中東國家加快戰(zhàn)略重心東移。隨著沙特、伊朗、阿聯酋、埃及成為金磚國家新成員,中國與中東國家將形成更緊密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,如加強能源政策協調、加快油氣資源開發(fā)、圍繞能源轉型加強相互投資和聯合研發(fā)等,并可能在以人民幣結算油氣貿易方面取得新進展。
此外,2023年11月,歐佩克+宣布自2024年一季度起深化減產,但對比2023年4月公布的自愿減產措施,此次實際增加的減產量僅為3.6萬桶/日。而安哥拉已宣布退出歐佩克,表明其內部對減產存在分歧。隨著減產政策對油價的提振作用逐漸弱化,未來需要密切關注歐佩克+政策轉向的可能性。
中東石油產量變化仍將是平衡全球市場的主導力量。在地緣政治形勢持續(xù)緊張的背景下,中東地區(qū)資源國戰(zhàn)略地位顯著提升,將油氣資源作為傳統(tǒng)發(fā)展模式轉型的關鍵資源,致力于吸引外資推動經濟多元化發(fā)展。受上游投資拉動,未來沙特、阿聯酋、科威特、伊拉克均有一定規(guī)模的擴建項目,將使得中東石油產量具備較大增產潛力。
短期來看,在“限產保價”策略下,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不急于快速增加供應,而是選擇在擴張產能的同時動態(tài)調整產量,以維持油氣價格高位,賺取超額收益。中長期來看,隨著“限產保價”策略有效性減弱,中東資源國可能轉向“增產保份額”,預計2030年石油產量達3530萬桶/日,較2022年增加320萬桶/日,2035年將再增加120萬桶/日,反映出中東石油產量變化是平衡和穩(wěn)定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力量。
與此同時,歐盟國家高端制造業(yè)競爭激烈。據德國經濟研究所數據,針對化學、金屬、電氣設備、機動車等8個高端制造領域,中國產品占歐盟進口份額已從2000年的2.5%升至2022年的13%,同期德國產品份額從17.7%降至15.5%。因此,歐盟為維持對華技術優(yōu)勢,參與美國主導的西方高科技聯盟的意愿可能上升。預計2024年歐盟將公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結果,可能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。
今年,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博弈將持續(xù),整體供需基本面相對寬松,但地緣風險對國際油價構成支撐。
需求方面,世界經濟持續(xù)低迷,疊加電動汽車替代沖擊,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回歸偏弱水平,2024年增速為0.8%(2023年為2.5%),可能僅增加100萬桶/日(2023年為220萬桶/日)。
供應方面,2024年全球石油產量將增加180萬桶/日,美國、加拿大、圭亞那等非歐佩克國家將引領產量增長;歐佩克+延續(xù)“限產保價”政策,但對油價的提振作用可能逐漸弱化??紤]到地緣政治沖突風險溢出仍將持續(xù)擾動石油市場,疊加全球超級選舉年輸出諸多不確定性,預計2024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75~85美元/桶(2023年為83美元/桶),可能呈現前低后高趨勢,維持在相對高位。
2024年,國際天然氣市場整體供需維持平衡,LNG供應偏緊將支撐氣價。
需求方面,天然氣的過渡能源角色得到重視,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回暖,2024年將增長1.6%(2023年為0.2%)。
供應方面,2024年全球天然氣產量將增長3%,北美、中東將加快增產。由于新增LNG供應仍然偏少,歐洲為彌補需求缺口將繼續(xù)擴大LNG進口規(guī)模,亞太地區(qū)受經濟增長提振,LNG需求也將持續(xù)增加,疊加地緣風險擾動因素,預計2024年東北亞現貨和歐洲TTF均價分別為9~12美元/百萬英熱單位和8.5~11.5美元/百萬英熱單位(2023年分別為13.8美元/百萬英熱單位和13.1美元/百萬英熱單位),維持在相對高位,并可能在下半年持續(xù)走高。